董醫師經年被嗝氣的毛病所困擾,最近做了胃鏡檢查,證實食道有發炎,是「胃食道逆流症」(GERD,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)在作怪。和醫院的同事談起來,才發現同病相憐的人不少。
根據台大醫院健檢科醫師李宜家,今年9月底在「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學術研討會」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,2001年台灣的胃食道逆流症盛行率約7%,至2004~2005年則攀升到約14.2%,3~4年間成長了一倍。且醫界先進也表示,以前的門診很少見到胃食道逆流症的病患,但近年來有明顯增加的現象。 

新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王嘉齊表示,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增加的原因,也許和國人飲食西化及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有關係,值得重視。他分析各家醫院的統計數字有些許差異,估計目前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10~20%(每100個人就有10~20人有胃食道逆流症)。 

控制的閘門鬆弛了 

胃食道逆流症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,造成關閉不緊,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。 

「胃食道逆流分為飯後型及夜晚型,」王嘉齊表示,有些人是在吃完飯後胃酸分泌旺盛,胃酸就容易嘔上來;而有些人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平躺的姿勢,讓胃酸容易平順地逆流到食道裡。 

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,應該呈現關閉狀態,當吞嚥、食道蠕動時再打開,將食物送進胃裡。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,造成胃部裡的食物、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。 
 


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益程表示,造成食道括約肌張力遲緩的原因,至今醫學界仍不完全清楚,但就目前所知的,可大致分為幾類: 

1.生理構造問題:例如老化、肥胖、食道疝氣等。 

2.藥物引起:例如某些治療氣喘、高血壓的藥物,有可能造成括約肌鬆弛。 

3.食物引起:例如油脂類、巧克力、薄荷類、甜食、菸、酒等食物。 

阻止逆流三部曲 

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,應該先從生活習慣的改變做起,如果無法緩解,就要看醫生。 

Step1:改變生活飲食型態 

這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,症狀輕微者,可因此而改善不必吃藥。 

1.避免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食物,例如油脂類、巧克力、薄荷類、甜食、菸、酒等。另外,王嘉齊醫師還提醒患者,平時多留意吃了哪種食物會更不舒服,例如有些人吃了麵包、可樂、或果汁,會感覺酸得更厲害,就要避免。 

2.吃完東西不要立刻躺平,因為平躺的姿勢,胃部的東西更容易逆流到食道。「至少要等30分鐘到1小時,」王嘉齊進一步說明,如果吃的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,甚至要等3~4小時才能排空,而且「不要吃太飽,否則胃部的壓力會更大。」 

3.睡前2~3小時不要吃東西,王嘉齊提醒,夜晚型的患者更要戒掉吃宵夜的習慣。

4.夜晚型的患者,睡覺時可多放一個枕頭,把頭部墊高15~20公分,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。 

5.不要穿太緊的衣服,陳益程醫師表示這樣會增加胃部的壓力,使得食道括約肌更無力抵抗。 

6.減肥。美國西北大學胃腸科教授彼得.卡利拉斯(PeterJKahrilas,)在《北美臨床胃腸內視鏡》中指出,肥胖不僅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的原因之一,也是腐蝕性食道炎及食道腺癌的危險因子。 

7.促進唾液的分泌,可以中和逆流上來的胃酸濃度。彼得.卡利拉斯建議嚼口香糖、或口服甘味藥片(例如喉糖),也有助於改善輕微的心口灼熱症狀。 

文章來源:康健雜誌96期

http://m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6358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謹如-女飛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