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,讓人放肆享受火鍋、補湯, 痛風卻在暗處準備襲擊你。怎樣吃才能遠離痛風之苦?

有一種疾病,專門挑深夜、大夥睡得正香甜時,毫無預警地出手襲擊,被它找上的人,一時間疼痛至極,腳趾、韌帶像遭到啃咬,又像被人死命拉扯撕裂一般,這就是可怕的痛風發作。 

痛風是一種身體內普林(Purine,或稱嘌呤)代謝異常的疾病,使血液裡尿酸濃度過高,醫學上稱為高尿酸血症,一般是指每100毫升血液中,尿酸值男性大於7毫克、女性大於6毫克。 

過多的尿酸會和鈉結合,形成尿酸鈉鹽結晶,漸漸沈積在關節、肌腱、軟骨、腎臟各處,招來身體的白血球展開攻擊,一旦發病,關節(尤其是下肢關節)便會紅腫、發熱、極端疼痛。 

但是,「尿酸值高不一定等於得了痛風,不過卻是一個重要指標,」專攻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陽明大學內科教授林孝義強調,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,約有5~18%後來會演變成痛風。 

醫學上發現,痛風特別容易侵犯男性,卻鮮少找上停經前的女性。一般認為是雌激素具有保護作用,所以讓女性排出尿酸的能力比較好,因此極少有痛風困擾。 

小心冬天飲食 誘發痛風 

冬天不只是多吃少動、容易發胖,更一向是痛風好發的季節。 

天氣一冷,人自然會嗜吃高熱量、高脂肪、高蛋白質的食物,加上熱呼呼的火鍋、各類補湯,經過長時間燉煮,湯汁裡都帶著大量普林,而且熱量不低,全是誘發痛風的危險份子。加上接近年終,尾牙、婚宴不斷,免不了喝上幾杯酒,還有舊曆新年的豐盛佳餚,讓人放肆吃喝的機會實在不少,對本來尿酸就過高的人來說,無疑是引發痛風的臨門一腳,如果不節制,酒足飯飽後,當天夜晚很可能就痛風發作。 
1.控制肉類攝取 

任何食物不吃多,就不容易出問題。現代人多半攝取太多的脂肪和蛋白質,所以要特別控制肉類的量,少吃紅肉(牛、羊、豬肉),以一部份魚、豆、蛋、奶類取代。 

2.避開內臟、小魚乾、酵母粉 

處於急性痛風發作時,要完全禁食普林含量相當高的內臟類、小魚干、魚皮(白帶魚皮、烏魚皮等)、酵母粉、濃肉汁等食物。各種魚肉類、海鮮、豆苗、豆芽、蘆筍、香菇、紫菜等也儘量不吃。蛋白質來源可以從普林含量比較低的奶類、蛋類來獲取。 

非急性發作期,但是尿酸偏高的人,上述食物也要少量食用。 

3.少吃脂肪 

醫學研究發現,脂肪攝取太多會抑制尿酸代謝,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。尤其動物性脂肪和油炸類食物少吃為宜。 

4.少喝火鍋湯、肉湯 

另外,雞精一類的高蛋白濃縮補充品,也不適合常飲用。 

5.少飲酒 

有一些酒類普林含量不低,如陳年紹興酒、紹興酒和啤酒,而且酒精本身就會影響尿酸代謝,酒精濃度愈高,對腎臟健康影響也愈大。尿酸偏高的人儘量遠離酒類,尤其平時很少喝酒的人,如果突然間狂飲,很容易引起急性痛風。 

6.豆製品限量吃 

不少人以為痛風患者必須禁吃豆腐、豆漿等豆製品,但是林孝義指出,這其實是錯誤觀念,西方國家也沒有禁食豆類的說法,只要不在急性發作期吃,而且限量,例如一天1杯豆漿或1塊豆腐,並無不良影響。 

7.多喝水 

足夠的水分才能讓尿酸正常代謝。一天至少8杯水(1杯約250cc),分成數次、小口小口喝下,而不要一次猛灌500、800cc。 

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準備1000cc的保特瓶,進到公司就先裝滿水,在午餐前喝完;下午再裝滿一瓶,下班之前喝完,才不會忙於工作,一整天都忘了補充水分。
 
資料來源: 康健 (這樣吃,痛風遠離你!作對9件事)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謹如-女飛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