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 

 

體內鈉離子太多 容易引起水腫

俗話說「女人是水做的」,其實不分男女,人體約60%都是水,如果發現水腫,常見原因是身體組織液中的鈉離子太多。人體原本應處於電解質平衡的狀態,當飲食吃太鹹等因素,造成體內鈉離子過多、無法排出體外時,身體就會吸收更多水來幫助維持平衡,因此,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。

全身都有可能水腫,例如睡覺時躺平,水回流到臉部,早上起來就會感覺臉腫或眼皮腫;當上了一整天班,長時間坐著或站著,此時也會覺得腳掌和腿部腫腫的。此外,搭飛機時因為久坐,也很容易造成下肢水腫,通常起來走一走就會慢慢好轉,問題不大。

有些女性受到荷爾蒙的影響,當月經來前的3到4天,也就是所謂的黃體期,會感覺全身水腫明顯、腹部脹脹的,尤其若是又吃了一些鹹的東西,使體內鹽分過高、更容易產生水腫。因此,有此困擾的女性建議生理期前盡量不要吃太鹹的東西,如麻辣火鍋,以避免吃進太多的鹽分。

水腫可能是某些疾病徵兆

通常懷疑有水腫問題,醫師初步診斷會按壓下肢內側脛骨(小腿內側)約5秒鐘,然後將手放開,如果皮膚有凹陷且無法立即反彈回復正常,就代表有水腫問題,需進一步問診、檢查,了解是什麼原因引發水腫。

身體水腫是一種症狀,背後有很多因素造成。除了吃太鹹、體內鈉離子過多導致水腫外,很多疾病也會造成身體水腫,若發覺是疾病引發,就要找出問題、加以治療,而非單純消水腫。

一、心臟衰竭:

一旦心臟出問題,全身處於缺血、缺氧的狀態,身體會藉由吸水、想把血管變得飽滿,脹得愈來愈厲害,就會導致肺水腫、腳水腫等問題,此時患者會感覺走沒幾步路就喘、非常不舒服。

二、腎臟問題:

白蛋白是身體中很好的營養素,其功能是維持血液壓力,將水留在血管中,但腎臟病人若白蛋白從尿液流失,導致血液中低白蛋白時,血漿滲透壓不夠,水就會滲到血管外面,形成水腫。因此,臨床常看到很多腎臟患者會出現眼皮浮腫及雙腳水腫等症狀。

三、膽固醇過高:

若膽固醇過高,血液變得很濃稠,無法流得順暢,靜脈內的靜水壓就會變大;血液回流不佳也會造成水腫。

四、淋巴阻塞:

腫瘤或婦科腫瘤患者,以及結核病患,都可能出現淋巴阻塞問題,進而引發水腫。

五、肝硬化:

肝臟硬化後,血液過不去,導致肝門靜脈壓力上昇,使水分流入腹腔,造成腹水產生;肝硬化患者也會出現低白蛋白的狀況,因此,血液滲透壓不夠,水就會滲到血管外面,形成全身水腫。

水分「量出為入」

要避免喝太多水而導致水腫,其實只要掌握「量出為入」原則。人體一整天所需的水量大約1800cc至3000cc,其中飲食就占了一半,通常約占800cc至1500cc,再加上喝白開水約1000cc至1500cc,已經很足夠。

而對於因疾病因素容易水腫的人,如果醫師規定必須嚴重限水,喝水量必須控制在500cc以下,中度限水則是在1000cc以下。需要限水的患者該如何了解自己是否水腫?是否要減少水量?可透過每天早上量體重,例如每天量體重大約60公斤左右,而隔一、兩天突然變成62公斤,可能就是水腫,就要嚴格控制水分。不過,如果覺得自己無法好好控制,建議要趕緊回門診,由醫師評估是否使用利尿劑等方式來改善。

文章來源:全民健康基金會 水腫是怎麼了?如何消水腫?

諮詢∕姜至剛(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、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)

撰稿∕艾莉緹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許謹如-女飛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